自考馬原概論知識點(三)
第一章 物質世界及其發展規律
第二節 物質世界的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
點擊下方標題即可獲取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知識點(一)
山東自考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知識點(二)
一、聯系與發展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單選)唯物辯證法認為,物質世界是普遍聯系和永恒發展的,聯系的觀點和發展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征。
(一)世界聯系的普遍性和多樣性
(單選)聯系是指事物之間以及事物內部諸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約。
(單選)如果只見事物之間的區別不見聯系,就會把本來有聯系的事物孤立起來,孤立地把世界,這是形而上學的觀點。如果只見聯系不見區別,就會抹煞事物之間質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是不分彼此的混沌狀態,這是相對主義的觀瞇。這兩種觀點都是錯誤的。
(單選)聯系具有多樣性。
(多選)事物聯系的主要形式有:直接聯系與間接聯系、內部聯系與外部聯系、本質聯系與非本質聯系、必然聯系與偶然聯系,等等
(二)世界的運動發展
(單選)發展的實質是新事物的產生和舊事物的滅亡。
(單選)區分新舊事物的根本標志在于它是否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否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
(多選)新事物必然戰勝舊事物,是由新舊事物的本質特點和事物發展的辯證本性決定的: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遠大的發展前途,而舊事物則不符合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勢,喪失了其存在的必然性。第二,新事物優起于舊事物。第三,在社會歷史領域內,新事物是社會上先進的、富有創造力的人們創造性活動的產物,它從根本上符合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要求,因而能夠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它必然戰勝舊事物。
(簡答)新事物戰勝舊事物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經歷一個限難曲折的過程。這是因為:新事物的成長壯大需要經歷一個由弱小到強大、由不完善到比較完善的曲折發展過程;舊事物在一定時期內不有相當大的力量,總是對新事物加以壓制和扼殺;社會歷史領域內的新事物,被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和理解,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也需要經過一個或長或短的歷史過程。但是,不管經歷怎樣的限難和曲折,新事物必然會戰勝并取代舊事物。
(三)兩種對立的發展觀
(論述)唯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根本對立的發展觀,是關于世界如何存在的兩種根本不同的觀點。它們之間的對立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聯系觀點和孤立觀點的對立。
第二,發展變化觀點和靜止不變觀點的對立。
第三,承認事物內部矛盾和否認事物內部矛盾的對立。
(單選)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根本對立和斗爭焦點在于是否承認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單選)對立統一規律提示了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
(單選)質量互變規律提示了事物發展的狀態和形式。
(單選)否定之否定規律提示了事物發展的趨勢和道路。唯物辯證法的其他范疇則提示了事物聯系和發展的基本環節。
(簡答)對立統一規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和核心,是宇宙的根本規律。因為:
第一,對立統一規律提示了事物普遍聯系的根本內容和發展變化的內在動力。
第二,對立統一規律是貫穿于唯物辯證法其他規律和范疇的中心線索,是理解它們的鑰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認識方法。
第四,承認不承認對立統一規律以及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是唯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斗爭焦點和根本分歧。
二、世界聯系與發展的基本規律
(一)對立統一規律
(論述)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的含義以及二者的辯證關系:
(1) 對立統一規律亦稱矛盾規律,其基本內容是: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雙方既統一又斗爭,由此推動事物運動變化發展。
(單選)矛盾雙方的對立和統一這兩重關系決定了矛盾具有兩種基本屬性,即同一性和斗爭性。
(2)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聯系、相互吸引的性質。它包括兩方面的含義。
①矛盾雙方相互依存。這是矛盾雙方互為存在的前提,矛盾的一方必須以另一方的存在作為自己存在的條件,雙方共處于一個統一體中。
②(單選)矛盾雙方相互貫通。它主要表現為以下兩種情形:其一是矛盾雙方的相互滲透或相互包含。其二是矛盾雙方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的趨勢,即矛盾雙方在一定條年下向自己的對立面轉化的趨勢,例如,福與禍、安與危、先進與落后、勝利與失敗等等,無不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矛盾的斗爭性是指矛盾雙方相互排斥、相互對立的性質。
(多選)敵對階級之間的階級斗爭、弱肉強食的生存競爭固然屬于矛盾斗爭性的表面,生物體內的同化和異化的區別,社會生活當中人民內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不同意見的爭論和商討等等,也都屬于矛盾的斗爭性的表現
(3)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結的。
首先,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是矛盾的兩種相反的基本屬性,它們在矛盾運動中所處的地位是不同的。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對的,矛盾的斗爭性是絕對的。
矛盾同一性的相對性是指它的條件性。
矛盾斗爭性的絕對性是指它的無條件性。
其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又是相互聯結、不可分離的。
一方面,同一性不能脫離斗爭性而存在,沒有斗爭性就沒有同一性。
另一方面,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沒有同一性也沒有斗爭性。
2.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單選)事物發展的動物和源泉是事物的內部矛盾。
(多選)矛盾的同一性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主要表現在:
(1)矛盾雙方相互依存,使事物保持相對穩定性,為事物的存在和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
(2)矛盾雙方互相從對方吸取有利用自身的因素而得到發展。
(3)矛盾的同一性規定著事物發展的基本趨勢。
(論述)內因和外因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并說明這一原理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意義。
(1)內因就是事物的內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與他事物的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
(2)內因和外因的關系是:第一,內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是第一位的原因。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本原因不在事物外部,而在事物內部。第二,外因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條件,是第二位的原因。第三,外因通過內因而起作用。
(3)唯物辯證法關于事物發展的內因和外因辯證關系的原理,是我們黨制定和執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以及對外開放方針的重要理論基礎。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必須首先依靠本國人民,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只有這個才能建立起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強國。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對外開放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項基本國策。當代世界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各國經濟技術聯系非常密切,在這種情況下閉關自守只能導致愚昧、落后,不可能實現現代化。我們必須從我國的實際出發,積極地借鑒和吸收世界各國一切文明成果,為我所用,增加我國自力更生的能力,加快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步伐。
(論述)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含義及其辯證關系。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于一切事物的發展過程的始終。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不同事物的矛盾又各不相同,都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有三種形式:其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點;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過程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其三,構成事物的諸多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質、地位和作用。
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具有重要的方法論意義。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就是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認識事物的基礎。另一方面,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不同的矛盾只能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只有具體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出正確解決某一特殊矛盾的特殊方法,即“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而取得成功
(單選)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靈魂。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也就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它們是辯證統一的。
第一,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互相聯結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一般只能在個別中存在,只能通過個別而存在。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著普遍性,特殊性與普遍性相聯系而存在。如果割裂了特殊性與普遍性的聯系,就會導致“白馬非馬”的詭辯命題。
第二,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是互相區別的。
第三,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一定條件下可以互相轉化。
(單選)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的原理,是矛盾的問題的精髓,是我們堅持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4. 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
(多選)矛盾發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現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不平衡;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不平衡。
(多選)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是:首先,二者相互影響、相互作用。
其次,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即主要矛盾轉化為次要矛盾,次要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
(單選)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關系的原理,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二)質量互變規律
(簡答)度的含義以及把握度的意義
度是指事物保持自己質的數量限度(或范圍、幅度),它體現著質和量的統一。
掌握事物的度對于認識和實踐等都具有重要的意義。在認識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注意決定質的數量限度,才能準確地認識事物的質。在實踐上,只有把握了事物的度,才能提出指導實踐活動的正確準則,堅持適度原則,防止“過”或“不及”。
(單選)所謂“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適可而止”、“過猶不及”等等,都是要求在實踐中堅持適度原則。
(單選)量變和質變是事物發展變化的兩種狀態。
(單選)事物的變化是否超出度的范圍,是區分量變和質變的根本標志。
(簡答)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
(1)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以量變為前提和基礎
(2)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
(3)量變和質變相互滲透。
(多選)量變和質變是辯證統一的,割裂二者的統一,就會導致激變論和庸俗進化論。
(三)否定之否定規律
(單選)唯物辯證法的否定觀集中體現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批判的、革命的本質。馬克思說:“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的必然滅亡的理解。”
(單選)否定是事物發展的推動力量。
(單選)堅持辯證的否定觀,就要對一切事物采取分析的態度,要從實際出發,進行具體分析,反對不加分析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就是要采取批判地繼承的態度。
(論述)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與曲折性的統一的原理及其現實意義。
事物的辯證否定不是一次完成的。否定之否定規律的基本內容是:事物的發展經過兩次辯證的否定,由肯定階段到否定階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階段,從而使事物的發展表現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進的過程。否定之否定規律提示了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總趨勢是前進的、上升的。
否定之否定規律揭示了事物發展的具體道路是曲折的。
(單選)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如果割裂了二者的統一,會導致循環論和直線論的錯誤。
(單選)否定之否定規律是世界聯系與發展的普遍規律,它帶有很大的總括性,它的作用要在一個較長的過程中,在事物的發展完成一個周期(即經過兩次否定、三個階段)時,才能完整、充分地顯示出來。
把握否定之否定規律,堅持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統一的原理,對我們正確認識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要堅信社會主義的前途是光明的,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走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其次,要準備走曲折的路,有克服各種困難的精神準備。
三、世界聯系與發展的基本環節
(一)原因和結果
(單選)因果聯系的一個顯著特點是:原因在先,結果在后。
(論述)原因和結果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1)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
首先,原因和結果是對立的。其次,原因和結果又是統一的,表現在:第一,原因和結果相互依存。第二,原因和結果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第三,原因和結果是相互作用的。
(單選)因果聯系是客觀的、普遍的,但具體表現是復雜多樣的,其中幾種主要的類型是:一因多果,同因異果;一果多因,同果異因;多因多果,復合因果。
(2)掌握原因和結果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只有找出某一事物或現象產生的原因。才能認識其本質和規律,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其次,正確把握因果聯系,才能很好地總結經驗教訓,以便更好地指導今后的行動。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
(論述)必然性和偶然性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1)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
首先,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對立的,它們是事物聯系和發展中兩種不同的趨勢。
必然性產生于事物內部的根本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決定事物發展的前途和方向。偶然性產生于事物的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條件,在事物發展過程中居于從屬地位,對事物發展的過程起影響作用,加速和延緩事物發展變化的進程。
其次,必然性和偶然性又是辯證統一的,表現在:
第一,必然性通過大量的偶然性表現出來,由此為自己開辟道路,沒有脫離偶然性的純粹必然性。
第二,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必要補充,偶然性背后隱藏著必然性并受其支配,沒有脫離必然性的純粹偶然性。
第三,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
(多選)必然性和偶然性是辯證的統一,把二者割裂開來,只強調一方面而否認另一方面,就會導致形而上學的機械決定論和唯心主義的非決定論的錯誤觀點。
(2)掌握必然性和偶然性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因為偶然性是受必然性支配的,必然性決定著事物發展的方向和前途,所以我們必須通過科學研究發現必然性,按必然規律辦事,不要被偶然現象所迷惑。
其次,因為必然性是通過大量偶然性表現出來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所以我們應當抓住偶然性提供的機遇,揭示偶然現象背后隱藏的必然性。
此外,偶然性對事物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們決不能忽視偶然性
(三)可能性和現實性
(四)內容和形式
(單選)內容是指構成事物一切要素的總和,即事物的各種內在矛盾以及由這些矛盾所決定的事物的特性、成分、運動過程和發展的趨勢等的總和。形式是指把內容諸要素統一起來的結構或表現內容的方式。
(五)本質和現象
(單選)本質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質以及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內在聯系。
(單選)現象是指事物的表面特征以及這些特征的外部聯系。
(簡答)本質和現象關系的原理及其意義。
(1)本質和現象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關系。
第一,本質和現象是相互區別、相互對立的,主要表現在:首先,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暴露于事物外部,可以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本質是事物的根本性質和內在聯系,深藏于事物內部,是不能直接感知的,只有通過理性思維才能把握。其次,現象是個別的、具體的,是多種多樣的;本質則是同類現象中一般的、共同的東西。再次,現象是多變的、易逝的;本質則是相對穩定、相對平靜的。
第二,本質和現象又是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質不能脫離現象,任何事物的本質都要通過這樣那樣的現象表現出來,不表現為現象的純粹本質是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現象不能脫離本質,任何現象都從一定的方面表現著本質,不表現本質的純粹現象也是不存在的。本質決定現象,是現象存在的根據,現象的產生和變化歸根到底是依賴于本質的。
(2)掌握本質與現象的辯證關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本質和現象是有區別的、對立的,我們對事物的認識不能停留在表面現象上,有必要通過科學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質。其次,本質和現象是統一的,對大量的現象進行深入分析是揭示事物本質的正確途徑。

上一篇:自考馬原概論知識點(二)
下一篇:自考怎么利用好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