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人,除了學歷你還會有什么收獲?
學歷要求:本科及以上”
這句話是不是很眼熟?在應聘過程中,我們不止一次看到它,憤懣、失望,想著如果當初再努力一點就好了。
可是,沒有如果。除了后悔,我們還可以做什么?自考!
選擇參加自考,原因可能不止學歷上的追求,每一個自考生都有自己的理由;蛟S想彌補錯過的學習時光,圓自己的大學夢,又或許是工作、職稱評比需要,但相信更多的人是想改變自己現狀以及未來的人生。
你為什么要自考?
A說:小時候不努力,初中沒讀完就退學了,后來讀了2年中專。過程也想了很久中專沒什么用,看到別人都是本科、研究生畢業,自己親戚的孩子和我同齡的也上了大學,感覺自己很不爭氣,所以選擇了自考本科,爭取每次都過,如果這次4月份4科全過,那我一共就過了9科了,離我的目標更近一點,因為除了本科我的目標還有考研,加油!
B說:我不甘心自己只有大專文憑,是為了以后考研究生沒有限制。
C說:高中畢業,偶然機會進了家國企,身邊人全是本科以上。在他們面前總是自卑的,總覺得比別人差,同級職位待遇都要高過我,我只能默默忍下來。唯一能彌補的就是自考了,現在本科還差論文,準備學位中,希望有一天我能理直氣壯的說我是本科生,不在那么自卑。
D說:第一,感覺自己學歷太低,自卑 第二,工作之外有空閑,想到點事情做 第三,想看看自己是否能做到自己想要的。
E說:起初是為了能過學到知識圓自己的大學夢, 后來為了適應這個社會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況讓自己過的充實一點 唯有學習才是自己人生的踏板只有不斷的努力才能過自己想要的生活,為了理想和信念我選擇了自考。
·········
無論你的年齡、學歷、身份是什么,都可以自學并參加受社會承認的考試,完全依靠自身的自律性、自覺性去學習。相比起在學校被老師教導、在家被父母督促的一般學生,自考生身上更多的是個人堅持和努力,學習、報考、考試都完完全全靠自己。
經過自考一路走來的那些艱辛,是不是發現收獲的不僅僅是學歷,還有一些意外收獲。
一、耐挫抗壓
很多自考生有這樣的感受:最開始就是為了取得學歷而走上自考路的,可走完自考之路后,暮然回首自考歷程,卻發現得到了比學歷更重要而又能讓自己終身受用的東西:持之以恒的奮斗意志。
無論在生活學習還是工作中,不可能都是一帆風順沒有失敗的,即使馬云、王健林這樣的名人,在創業初期也是一路坎坷、受挫重重。除了生死,其他都是小事,一個正常人又有什么坎坷失敗不能直面的呢?
擁有抗壓耐挫的能力絕不是一日之功,其實在壓力大競爭激烈的今天,很多人內心還是很脆弱的,用網友的話來講就是玻璃心。我們要做的就是不讓自己后悔,跌倒了就爬起來,而不是哭泣,直到看到最后那個最好的自己。
在自考的路上,隨著時間的沉淀,會意外地讓你收獲一顆強大的內心。
二、革命友誼
自考路上本是孤獨,可是一路上多了大家的陪伴鼓勵與支持,是不是覺得溫暖幸福了很多呢?(竊笑臉)
大家最初互不相識、甚至是來自五湖四海的考友們,卻因為相同的一件事、同樣一個目標而結緣成為戰友。大家在這里毫不吝嗇地分享自己的經歷經驗,積極熱心地幫助素不相識的考友解答問題排除疑惑,互相幫助、支持、加油鼓勵.....
三、專業技能
每一位考生在自考前都會根據自己興趣特長來選擇報考的專業,自此便開始系統化學習專業知識技能。
作為一個自考人同時也是社會人,學習掌握專業知識技能是十分必要的:人與人、工作與工作之間很大的差別就在于每個人掌握的技能上。
一個人的專業技能通常也決定這個人的職業性質、前途、上升空間、未來發展等。如今知識年代,每個人都知道要有一技之長才能立足。所謂技多不壓身,專業技能永遠是你硬實力的代表,是你在職業生涯的護身符。能學到自己喜愛的專業,還有什么比這件事本身更幸福嗎?
如果你以前沒有嚴格要求自己,那么自考就是你開始嚴格要求自己的時刻了。現在不還,以后要大把大把地還,這是永恒不變的規律。
四、市場眼光
什么是市場眼光?市場眼光包含一種能不斷更新知識,甚至有預見性、能看到世界未來的能力。自考的專業每年院校都會有更新,這些更新的專業是根據社會最新的需求所新增設的,讓你系統學習到最前沿、最新的專業知識,在市場大潮面前能夠更好地就業。
就算是那些已經擁有較穩定工作的人依然在不斷接收新知識,給自己“充電”,F在強調終身學習,所謂活到老、學到老,的確是這樣子,長期不學習自然就落后了,會很快與這個快速發展的時代有隔閡。
這個時代要求你不能僅僅要學到那些專業知識,還要求你具備不斷學習的潛能與能力。我們有時需要看到未來是什么樣子,未來市場需要什么。雖然我們很難做出準確預算,但我們至少要明白市場需要什么,并在作出適當的調整,有準備地迎接挑戰。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最好的時代就在于,它會把機會永遠偏向那些不斷學習有所準備的人。
